○学术动态

“中美政府机构设置及其
运行模式比较研究”
研讨会综述

徐 峰

  2011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同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美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运作模式比较研究”第三次研讨会。

  研讨会以风险治理为主题,延续了小范围、高层次的特点,邀请了约60人出席。中方主要参会人员有: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副主任方宁、王卫民,国务院参事乔宗淮(原外交部副部长)、刘燕华(原科技部副部长)、曲维枝(原国务院信息办常务副主任)、闪淳昌、石定环、朱维究、冯秀华、张洪涛、李庆云、徐锭明、汤敏、时殷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殷跃平、保建云、叶谦、黄崇福等,以及外交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的同志。美方参会人员包括: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原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基辛格顾问公司总裁兼副董事长、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雅米·米西克(Jami Miscik),美国国务院网络事务协调员佩恩特(Christopher Painter),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研究所副所长、原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史伯明(Douglas G. Spelman),美国威尔逊中心国际经济项目主任肯特·休斯(Kent Hughes),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副校长、原美国联邦环保署科技事务副助理署长法兰德(William Farland),美国驻华使馆公使王晓岷(Robert Wang),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康达(Daniel Kritenbrink)等。

  研讨会开幕式由乔宗淮参事主持,陈进玉主任作了题为“重视风险研究、增强应对能力”的致辞。他表示,风险治理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要有足够的智慧来认识风险和预测风险,也要有足够的手段来控制风险和化解风险。中美两国应当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解决好双边问题和需要双方合作应对的全球性问题,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研讨会上,刘燕华参事与芮效俭大使分别介绍了中美两国风险治理的基本情况。徐锭明、曲维枝、张洪涛、汤敏参事同美方四位发言人分别就了解和判别国际上的新风险、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应对经济和金融风险作了主旨发言。朱维究、时殷弘参事分别对上、下午的研讨作了总结。与会代表就各项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中美双方联合赴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地,就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调研。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四个专题作了主题发言和深入的交流讨论,以下一些观点值得重视:

  (一)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是风险治理的前提和关键

  美方介绍了美国风险评估的四个原则:1.应清楚地描述并使公众了解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假设。2.判断风险时必须解释和说明判断的依据。3.要对评估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具体的描述。4.风险评估和解决风险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米希克介绍了影响雷曼兄弟公司风险评估准确性的三条教训:首先,要避免“感情用事”。雷曼兄弟公司高层出于对公司的感情,高估了公司的市值,贻误了出售的时机;其次,要避免“集体惯性思维”。任何机构都有自己的文化,时间长了,大家的思维模式会变得同质化。要避免决策失误,需要由体制内的人组成一组,体制外的人组成一组,就同一个议题分别向领导者陈述不同方案,展开辩论,由领导者作出最终决定;最后,要避免“遗传性缺陷”。新手盲从于前辈的经验,可能会继承一些错误的观点。政府应当建立一种体系,向传承下来的知识发起挑战。她认为,雷曼兄弟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危机爆发的时机对它非常不利。当时美国政府和民众都认为应当有公司对金融危机负责,因此政府没有出手相救,导致其最终破产。中方介绍了中国转型期的风险与战略。

  中方与会者指出,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金融等方面的风险,应对这些风险要从四方面入手:(1)由又快又好地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地发展;(2)由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推动两型社会和“绿色发展”。

  (二)受欧债危机和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在上升,仍需防范系统性风险

  中方认为,人民币不断升值不仅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也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负面作用。中小企业和民间借贷、房地产以及地方债务,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值得关注的风险。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201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欧债危机在向银行蔓延,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呈下降趋势,这些情况导致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危险期。美方认为,欧盟占美国出口总量的近30%,中国也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国,而且份额在不断增加。彼此间依存度的不断上升,要求各国共同防范系统性风险。中美双边投资额未来会发生逆转,中国对美投资将大于美国对华投资。关于欧债危机,美方认为,欧盟具备解决危机的实力,也能够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目前问题的关键是欧盟主要国家领导人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意愿。美国不会对欧洲袖手旁观,但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采取行动。欧盟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加快财政一体化进程,并增强内部的流动性。

  (三)网络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新难题,应开展合作共同解决

  据美方介绍,奥巴马和希拉里非常重视网络安全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其予以关注和考虑。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应当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动员社会的力量;建立一个综合的应急机制;开展国际合作。避免网络空间中的误解和误判,消除国家间不必要的网络冲突,需要通过交流和沟通机制建立互信。解决网络问题不需要重新制定国际法,现存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

  中方建议,各国应强化网络共同安全意识,通过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妥善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共建共享和谐网络空间,在联合国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建立多种信息网络安全的磋商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中方还就中美之间黑客攻击问题发表了看法。中方认为,对美国的攻击很多是通过跳板来实现的,中国学生的电脑只是充当了跳板,真正的攻击源来自第三国。对中国的许多网络攻击控制端在美国,这些黑客从中国获取的信息最终传到了美国。

  (四)未来百年人类将面临空前严峻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应增强风险评估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防灾体制

  美方表示,在未来的百年中,自然灾难和环境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过去30年中,美国共发生99起气象灾害,每次损失都超过10亿美元,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1年,美国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创纪录的350亿美元。灾害形成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地球的物理体系发生了变化;其次,全球人口的变化引发了更多的环境风险;第三,建筑物密度增大造成新的灾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设定防灾减灾的目标,建立全国性的灾害评估体系。中方认为,做好中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修订和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构建政府部门的联合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紧急会商、预警预报联动机制。

  在交流中,芮效俭、史伯明等几位资深中国问题专家还对中美关系进行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芮效俭在福州的告别晚宴上说,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权利谋求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相信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是为了13亿中国人的福祉,这一崛起不是其他国家能够阻止的。中美之间通过加强交流能够促进彼此了解,建立积极、合作、全面的双边关系。

  此次研讨会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取得了四项成果:(1)进一步发展了同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研究所的友好合作关系。芮效俭大使表示,本次研讨会氛围令人非常满意,富有成效,与会中方代表的发言信息量大,给人以启发,令所有美方代表受益匪浅。他认为,双方的合作很有意义,希望能够延续和深化这项合作,愿同中方在美国合作举办第四次研讨会;(2)广交朋友,增进了理解和互信。参加研讨会的美方代表包括政府高官、国会专家、智库学者和驻华使馆负责人,他们在美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会上会下的交流,加深了中美双方之间的友谊。米希克多次感谢中方的坦诚交流,表示回国后将向基辛格博士汇报本次研讨会的情况。佩恩特高度评价了中方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发言,希望未来同有关参事就网络安全问题保持密切沟通;(3)就一些热点问题交流了看法。除了解和借鉴美方在风险治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外,中方还同美方就中美关系、宏观经济形势、欧债危机、互联网政策等问题进行交流,了解到了一些较为客观的看法;(4)中方向美方介绍了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积极局面。在福建考察期间,美方亲身感受到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成果,认为两岸交流合作、关系和平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同美国威尔逊中心进行的合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在此期间,双方不仅就“中美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运行模式比较研究”课题进行了三次富有成效的探讨,而且加深了彼此间的理解和互信。通过多次沟通真实的情况,双方减少了对彼此的猜忌和误解,争取到了更多积极的声音,降低了负面的杂音。中方还以美国威尔逊中心为平台,在美国朝野和民间社会结交了一批新朋友。

   徐峰:国务院参事室外事处副处长

(本文责任编辑:罗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