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

 

  本期专论刊发了两篇探讨美国向海外输出民主的文章。刘建飞的文章指出,奥巴马政府目前虽未采纳《普林斯顿报告》提出的“民主联盟”战略,但这只是一种策略考虑,而非战略抉择。从长远角度来看,作为在海外推进民主的一个重要手段,“民主联盟”战略有被重新考虑和实施的可能。刘国柱的文章剖析了当代美国的“民主援助”政策。他认为美国的“民主援助”肇始于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制度化于里根政府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九一一事件之后,推动世界的民主化更成为美国外援的首要目标。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民主援助”是美国政府运用其 软实力 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高翔、牛晨的文章论述了近年来美国国会在气候变化立法方面的进展状况。文章着重分析了本届国会众议院通过的《 2009 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及参议院提出的最新匹配法案《 2010 年美国能源法》。文章认为,本届国会的气候变化立法与上届国会的相关法案相比,更加强调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与独立、促进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就业。

 

杜涛的 文章论述了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外国法的大辩论及其启示。他指出,近年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些宪法解释案中援引了外国法律和国际条约,引发了以斯卡利亚为代表的保守派大法官和以布雷耶为代表的自由派大法官之间的大辩论。这一争论反映了美国社会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政治力量的传统对立。

 

王晓德的文章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受到古典共和主义的影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现代工业文明格格不入的思想,在选择共和制时非常强调“公共美德”的重要性。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历了对现代工业文明逐渐认同的过程,其结果是促进了美国大踏步地迈向现代工商社会。

 

    王红欣的文章论述了美国女性社会改良先锋简·亚当斯的宗教观。她认为简·亚当斯宗教观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进步主义运动时期中产阶级白人妇女与宗教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简·亚当斯与宗教的关系体现了一种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本的宗教观。

 

    本刊编辑部于 2010 年 6 月 22 日 在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美国研究”研讨会,时值本刊前主编资中 筠 先生的 80 寿辰。本刊刊发会议综述,以表达对 资先生 最美好的祝愿,对于她在中国美国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敬意,同时也寄望后学能够像她那样“为求真知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