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综述

 

 

郭巧华

2008 年 5 月 23~26 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 100 多位学者与会。会议就美国外交史、早期史、城市史、宪政史、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以及美国历史教学、研究方法与网络资源的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一) 美国早期史及宪政研究

 

  会上,与会者就美国早期的政体、民主与共和的内涵、邦联及联邦的地位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北京大学 何顺果 教授 和李剑鸣 教授考察了美国早期史中的民主问题。 何顺果 教授通过详细考察,认为“五月花号公约”虽然是一个宗教誓约,但其作用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含义,堪称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预示了民主政治的许多理念与理想,构建了一种真正的民主制。

 

李剑鸣 教授考察了美国革命时期的政体。他认为,古典意义上的共和与民主原本不同,而经过美国建国者的改造被赋予现代意义后,共和与民主的含义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重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叶凡美副教授以杰斐逊在“内部改进”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和推行的政策为切入点,考察和分析了杰弗逊的联邦制思想。她认为,杰弗逊虽然支持和主张联邦政府参与内部改进,但他坚持必须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明确授予联邦政府进行内部改进的权力,结果导致联邦政府未能在内部改进上采取重大行动。这对此后美国的宪政和交通建设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刘义勇研究了约翰·亚当斯的思想。他认为虽然亚当斯的思想严密精深,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但由于没有适合其成长的土壤而为美国人所忽视。

 

  中国政法大学 胡晓进 先生梳理了近 30 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南京大学 任东来 教授就美国学界论证司法审查正当性的各种理论进行了考察。针对美国学界运用“民主”论证司法审查正当性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宪法体现了民主和法治的统一,宪法赋予了民主和法治同样的地位和价值。司法审查的辩护者无需借助于民主的价值来为司法审查寻求正当性。河南师范大学的 郭巧华 老师就司法审查制度的渊源及其确立作了考察。她认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是在北美早期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由于最高法院的这一权力在联邦宪法中没有明文规定,那么司法审查权的正当性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 美国外交史研究

 

  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对美国外交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山东师范大学的 王玮 教授考察了美国外交中的“自决”观念和“非殖民”原则。他认为“自决”观念作为美国的立国精神,源于建国历程中建立在新教伦理使命观基础上的价值体系,源于美国不同于其他西方大国的历史经验,这种观念体现在外交上就是“非殖民”原则。武汉大学的 张德明 教授从美国如何利用国际机遇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经济扩张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崛起的原因。

 

  陕西师范大学的 白建才 教授通过对里根政府“隐蔽行动”政策文件的考察,认为里根执政时期实施了大量秘密活动及隐蔽行动,给苏联造成了极大困难,严重削弱了苏联的力量和影响,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与冷战的结束。山东师范大学的 陈海宏 教授就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思想作了详细探讨。他认为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强调“空军第一”“争夺制海权”“质量建军”,并形成了新的作战思想。

 

  苏州大学的 金卫星 教授通过考察冷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运作,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美元登上世界货币霸主地位提供了制度平台。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确立并且延续至今,主要是通过该体系早期的实际运作。南京大学博士生冯东兴考察了越南战争中的韩美关系,他认为越南战争对美国来说是一场灾难,而对其盟国韩国来说,则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陈广猛考察了 1962~1968 年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中国项目”对中美关系转变所起的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赵璐以解密的美国外交文件为主要研究资料,对尼克松政府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政策进行了分析。

 

  (三)美国城市、经济史研究

 

  厦门大学的 王旭 教授就 20 世纪美国大都市区地方政府中的区域主义与地方自治问题作了详细考察。他认为,大都市区的发展要求区域管理一体化,这与美国民众长期推崇与实施地方自治相互矛盾,但这一矛盾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它们可以通过不断修正和调整,促使大都市区均衡发展。

 

韩宇副 教授以美国奥斯汀和北卡罗来纳州三角地区为案例,探讨了美国独特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之路。他认为,活跃的创业和创新活动是高技术增长的核心内容,高技术经济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在当地创立的企业及其衍生企业。

 

  厦门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李莉分析了城市低收入人群在住房领域内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梳理了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发展演变。杨长云对美国地方政府进行考察,认为保持城市的多样性比一味强调做大做强更能使人感到自由。

 

  东北师范大学 孙群郎 教授从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考察了都市区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他认为,结构性因素导致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陷入困境,特别是郊区的低密度蔓延、土地利用模式的单一性及郊区社区的空间设计等因素。

 

  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苏宁通过选取弗吉尼亚的雷士顿社区和马里兰的哥伦比亚社区作为典型案例,探讨了美国城市更新运动中的新社区浪潮。他认为,新社区在解决美国中心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方面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与会者还对美国经济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西南大学的 黄贤全 教授系统探讨了美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他认为,在经济开发过程中,美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由资产阶级的“守夜人”变成了“大管家”。首都师范大学的 周钢 教授研究了镀金时代美国西部的牧牛公司,详细考察了这些牧牛公司的发展演变。

 

  (四)美国社会与文化

 

  复旦大学的 徐以骅 教授以《 1998 年国际宗教自由法》为例,详细阐述了宗教与当前美国政治和外交之间的关系。他认为,《 1998 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是一项针对国外宗教的外交政策,该法案的通过和实施体现了冷战结束以来宗教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巨大影响。在 2004 年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利用宗教选民赢得大选,体现了宗教对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但随后几年基督教福音派和共和党政治联盟出现裂痕,民主党也开始大谈宗教,争取宗教选民的支持。东北师范大学的 董小川 教授分析了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基要派和新基督教右翼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派别。

 

  厦门大学的 盛嘉副 教授以美 国大学 教授联合会为例,分析了进步主义时期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制度化。他认为美 国大学 教授联合会的学术自由精神和原则,既是欧洲历史上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传统在美国的传承和延续,也是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美国社会改革精神的具体表现。大连大学的 张宏副 教授认为在 19 世纪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人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育制度,这是与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主导的时代精神密切相关的。厦门大学的胡锦 山副 教授对美国的种族问题和反贫困问题进行了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 孙有中 教授和大连外国语学院的 王红欣副 教授回顾了 30 年来中国的美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概况,并指出美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值得注意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的 李其荣 教授运用民族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对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参政的方式和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她认为,比较而言,美国的华人参与政治的程度较高,政治精英不断涌现;虽然加拿大华人参政也有很大提高,但总体参政成绩不够突出。暨南大学的 秦珊副 教授对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过程作了详细考察,并分析了信息公开制度在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与会者还对美国历史的教学、研究方法及网络资源的运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师范大学 黄安年 教授论述了网络时代美国史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要重视美国问题信息资源多元化建设,创造条件加快资源共享的步伐。

 

  本届年会适逢著名的中国美国史专家、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副理事长和首任秘书长 刘绪贻 教授 95 华诞。与会学者向 刘绪贻 教授表示了诚挚的祝贺。

 

 

 

“中美关系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影响”研讨会综述

 

 

王洪涛

 

2008 年 4 月 22 日 ,“中美关系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会议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与美国乔治敦大学共同举办。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康绍邦研究员、乔治敦大学校长约翰·德吉奥亚( John DeGioia )博士等中美学者约 40 多人与会。会议就和谐世界理念、 2008 年美国大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美经贸与投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 2008 年美国大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美国学者卡拉德·威尔考克斯教授做了题为“ 2008 年美国大选:候选人、政策和前景”的发言。根据“混沌理论”,卡拉德·威尔考克斯分析了各位初选候选人的成败原因及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首先,关于 2008 年美国大选的特点。卡拉德·威尔考克斯认为, 2008 年美国大选的特点是:一是大选将引发改变。自 1952 年以来,首次出现在任副总统不参加竞选的情况,为取得竞选胜利,候选人必须以变革性的政纲赢得选举并为美国带来不同于前任的改变。 二是将创造新的历史。美国人已经做好了接受任何一个新总统的准备。

 

  其次,候选人成败的原因。根据“混沌理论”,卡拉德·威尔考克斯着重分析了各位候选人成败的原因。他指出:在有序的系统中,最终结果依赖于关键变量的初始条件。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的提名过程符合“混沌理论”。希拉里丧失大幅领先优势的“混沌因素”就是奥巴马。他极具个人魅力,曾担任社区组织人,善于组织党内初选,并建立起以小额捐款人为主的完善的筹款网络。

 

  第三,候选人的国内外政策主张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谈到候选人国内政策取向,威尔考克斯认为任何最终执政者,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国内经济问题。与伊拉克战争有关的外交问题将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在贸易政策上,两党均反对与哥伦比亚达成新的自由贸易条约。在人权问题上,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都表示要关闭关塔纳摩监狱,禁止刑讯犯人。

 

  威尔考克斯认为,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对中国问题关注的重点依次为:西藏、宗教自由、达尔富尔、产品安全、人民币汇率、自由贸易问题等。新执政者上台后,其关注点可能主要放在:( 1 )美国将继续依赖中国大量购买美国证券为政府融资;( 2 )美国经济的衰退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 3 )中国在产品安全问题上可能会受到来自美国的更大压力;( 4 )美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第四,新媒体在 2008 年美国大选中的作用。乔治敦大学教务长杰姆斯·奥当奈尔认为,大选辩论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移成为影响美国选举新的重要因素,这一转变能够让更多的人分享辩论者的观点。

 

  (二)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

 

  中央党校 刘建飞 教授的“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发言,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和实现途径。他认为,和谐世界的内涵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繁荣是核心,持久和平是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引申含义。实现途径就是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他认为,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现途径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体现为: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多边外交、全方位外交”和“均衡外交”,实现和平崛起;重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重视环保问题,加强环境合作;更加重视文化交流;重视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相应的责任,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

 

  美国学者凯西米尔· 尤斯特 教授认为,美国下届总统最紧迫的问题并非中美关系,而是国内经济问题和国内保护主义势力上升。美国所面临的肯定不会是一个“和谐世界”。当前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既是民主党主张撤军又是共和党坚持增兵原因。从中东到全球,美国面临着将外交政策权重的再次平衡。在多极化和非极化两大趋势下,中美关系共同面临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伊朗核问题的挑战。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问题上,中美两国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关于中美经贸和投资关系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影响

 

  中央党校 陈江生 教授的“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回顾与前瞻”的发言对当前中美经贸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从总体上看,中美经贸关系经过 30 年发展,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由于中美国力的差距,在可见的将来,合作的基本因素会继续存在,中美经贸关系总体上仍然会健康发展。

 

  美国学者 孟南水 教授认为,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有助于促进双边关系发展,但巨大的贸易不平衡与技术资本的单向流动造成美国在吸收了大量中国出口产品的同时,美国产品在中国进口产品中的比重却在下降。他对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非常关切。

 

  卡洛尔·兰卡斯特教授认为,中美经贸关系有助于抑制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通货膨胀,中美经济共同增长将是长期特点。中美继续对话将对共同关注的问题产生深刻而有益的影响。

 

康绍邦 教授认为,《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可以通过韩国的转口贸易避开配额壁垒;其次,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也可以绕路韩国。奥运会将会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促使中国经济更快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对未来两年时间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未来两年,中美关系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日趋浮现的美国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这些问题很可能随着美国总统选举进程而凸现。他建议建立定期研讨会机制,定期磋商,增进理解;建立思想库联盟,仿照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 IIASA )模式,相对独立地研究中美及全球重大问题。

 

  中央党校 孙仲涛 教授认为,中美关系是互利共赢的相互依赖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李兴山教务长、 孙仲涛 教授 和黄全胜 博士都认为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不应缩减两国贸易,而是应该大力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不应限制中国对美出口,而应设法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余瑞先 教授从技术层面分析了中美经贸的细节,认为中美应加强沟通,通过加深合作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央党校的黄全胜博士认为 2008 年是全球经济最艰难的一年。充满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面对美国经济增速下滑,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政府应对全球经济状况高度关注,敦促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负起更大的责任。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根据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奥运会对次年国民生产总值( GDP )增长几乎都有 -0.8% 的影响,中国政府对此应早有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