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巡礼

 

《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资中筠、陈乐民主编,资中筠、陈乐民、冯绍雷、刘靖华著,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9月第1版。
本书系于2000年5月初版。作者在初版基础上进行部分修订而成此书系。新版仍是以美国、苏联、欧洲作为人类20世纪发展的典型和文明体系来对待,研究其独特的发展轨迹,进而探讨苏联何以衰,美国何以兴,俄罗斯向何处去,以及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边缘化”和“一体化”的特点。
全书共四册。第一册为《20世纪的美国》,由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资中筠撰写。同初版相比,该册是各部中修订最多的,这既与美国本身“多事”有关,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国认识的新发展。作者从19世纪留给美国的问题讲起,着重论述了影响20世纪美国历史发展的各种政治、社会思潮及其兴衰更替,勾勒出美国现当代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和内在依据。该册对历史叙述最大的变动是,作者改变了本书初版以小罗斯福“新政”作为20世纪美国历史最主要的转折点的观点,代之以对“进步主义”运动的详尽分析,并认为后者是奠定20世纪美国历史进程的基调的重要事件。作者对进步的概念进行重新阐释,认为衡量进步的标准,并不完全在于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科技、军事发展等硬指标,还包括“人道主义的行进队伍”,即在社会两极分化加剧时对底层百姓和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并博采世界各国发展之所长,进行一系列改革,从而建构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  作者还修正了一个通常的观念,即美国南北战争后发展迅速,把欧洲甩在后面,不再需要向欧洲学习。作者考察了欧洲思想对进步主义改革的影响,认为事实上,这一学习至少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
本书还辟专章,论述九一一之后的美国。
本书系第二册《20世纪的欧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陈乐民撰写,第三册《20世纪的俄罗斯》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撰写,第四册《20世纪的国际政治逻辑》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靖华撰写。
(卢宁 供稿)

 

  Blaine Harden, “The Greening of Evangelicals,”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6, 2005, p.A 1.
哈登指出,保守的基督教福音派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他们一方面提防着现有的环保组织,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福音派把环保看作是《圣经》赋予他们的神圣义务。2004年秋天,全国福音派联合会领导人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名为“呼唤公民责任”的运动,呼吁基督教徒关注环境保护及政府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问题。哈登认为,事实上,基督教福音派对于全球变暖和减少有毒气体排放的问题一直都很积极,这些活动可能使他们与布什政府和共和党籍的国会议员发生争执。他认为,鉴于基督教福音派在政治上十分活跃,所以布什政府应该注意他们的动向。因为几乎80%的福音派都把选票投给了布什,这占布什2004年大选所得选票的1/3。他又指出,主流的环保组织已经开始试图与基督教右翼在环保问题上共同努力,尽管以前两者互不信任。

Derek T. Dingle,“Rise of the Black Republicans,” Black Enterprise, Vol. 37, No. 4, November 2006, pp.101~114.
    由于共和党候选人考虑争取地方和全国性种族的支持,非洲裔共和党人在美国正处于一个历史性时刻。黑人共和党候选人的崛起,被视为共和党打入非洲裔社区的一种努力。这被黑人共和党人视为一个进步,可以使黑人社区免于过分依赖民主党,从而无论何党执政,政治中都有非洲裔美国人的声音。对黑人政治家来说,种族歧视依然是一个问题,当一位黑人候选人代表共和党参选时,很可能有超过25%的共和党人投票给民主党。黑人选民对非洲裔候选人的支持也不确定。一些选民不愿意放弃对民主党的支持,因此不会把票投给共和党籍的非洲裔美国人候选人。然而,也不能再假定非裔美国选民完全支持民主党。

    Thomas E. Manm and Norman J. Ornstein,“When Congress Checks Out,”Foreign Affairs, Vol. 85, No. 6, November/December 2006, pp.69~82.
    本文考察了国会对行政部门的监督作用,也就是“防止错误发生或者防止其升级并失去控制”。作者认为,在过去6年中,国会对行政部门的监督,特别是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上的监督,实际上已完全失败。在对外政策、伊拉克战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计划、被拘禁者的待遇及国土安全等都是首要的美国利益,国会并未质询这些政策如何实施,法律如何执行,或者纳税人的钱如何用于处理这些问题。作者认为,缺乏监督的原因在于, 行政部门“故意拒绝向国会提供准确、有意义的信息”,两党在国会日益增加的分歧,国会中共和党人不愿意批评布什政府,以及国会议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待在华盛顿等。作者写道,加强国会的监督作用,是“修补破裂的立法机构和恢复美国民主的健康平衡”这一更大挑战的一部分。

Tamar Jacoby, “Immigration Nation,”Foreign Affairs, Vol. 85, No. 6, November/December 2006.
    本文认为,绝大多数美国人主张更加严厉地加强执法,同时让国内约1200万非法移民“获得公民身份”。作者认为,重新获得控制的最好办法,不是彻底打击这些非法移民,而是从法律上放宽限制,通过扩大配额并建立一项客工计划,每年吸纳50万新工人以保持美国经济增长。作者还呼吁建立“一个全国性、强制的电子雇用查证系统”,及时向雇主提供工作申请者是否核准在美国工作。认识到对移民不会或者不能同化的严重担心,作者认为,清除“大量非法的二等非本国公民”将清除美国化的障碍。

    John L. Thornton, “Chinas Leadership Gap,”Foreign Affairs, Vol. 85, No. 6, November/December 2006, pp.133~140.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他认为,中国变化的脚步在加快,但它应对变化的能力却没有同步增加。中国正在面临领袖鸿沟的问题,因为繁荣和经济发展既提升了国家,也使得来自政府定位的智慧潜能逐渐耗尽。作者认为,政府必须排除妨碍私营部门有才干的专家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障碍。

Richard Haass, “The New Middle East,”Foreign Affairs, Vol. 85, No. 6, November/December 2006, pp.2~11.
    作者为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他把伊拉克战争归为导致中东美国时代结束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崩溃的和平进程、激进伊斯兰主义的崛起,以及卫星电视的发展等。他预言,地区和外部的行为者对美国影响力的挑战将日益增加,和平进程将停滞不前,伊拉克将依然处于混乱之中,油价走高,民兵抵抗组织将增加,更多的伊斯兰激进主义和持续的恐怖主义。他认为,美国在解决地区问题时应该采取多边外交手段,而非使用武力,应该抑制自身石油消费。

    Francis Fukuyama,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o The End of History,”New Perspective Quarterly, Vol. 23, No. 2, Spring 2006, pp.35~38.
    福山指出了导致美国目前在中东困局的几种错误看法。它们是: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会很快转变成一个成功的民主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对入侵伊拉克的反应等。为改变当前的困境,美国更多需要一个政治战略,而非军事战略。美国不应通过使用武力,而应通过建立能够为稳定提供长期动力的多边机制来重塑世界。
                                               (仇朝兵、魏红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