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2006年第3期

 

战后美国东北部服务业发展研究

【注释】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本文中的“东北部”与美国人口统计中的“东北部”概念一致,包括新英格兰地区(包括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得岛、新罕布什尔、弗蒙特、缅因等6个州)和中大西洋地区(包括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等3个州)。本文中的服务业,若无特殊说明均指广义的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注尾】

 

韩宇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东北部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以生产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部门高速发展,取代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本文介绍了美国东北部服务业概况和特点,重点剖析了“曼哈顿效应”和信息技术推动这两个生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现象。文章认为,从整体上看,美国东北部服务业更多以全美乃至国际市场为服务对象,新兴生产服务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服务业部门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的状况。以生产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东北部经济的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服务业发展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也亟待解决。

关键词:美国经济 服务业 美国东北部 曼哈顿现象  信息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服务业长足发展,并取代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美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出现了重大调整,传统服务业部门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为生产者服务的新兴服务业部门所替代,此变革在美国服务业最发达的东北部经济转型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在概述美国东北部服务业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曼哈顿效应和信息技术这两个生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对在美国学术界争议颇多的问题——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

              一、美国东北部服务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服务业的长足发展是美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突出特征。根据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署的统计数字,1960年美国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511.4万,1970年达到4882.7万,十年间增长了1370万,而同期内制造业新增就业仅为241万,远远落于服务业的增长幅度。20世纪70年代,美国服务业增长势头不减,1972年超过了5000万。1980年服务业就业为6626.5万,与1970年相比净增近1744万,而制造业同期新增就业仅仅是88.5万(事实上,1979年之后美国的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呈现逐渐下滑的态势)。美国服务业在80年代的增长更为迅猛,1990年工作岗位为8576.4万,与1980年相比新增岗位近2000万个。90年代美国的服务业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在1998年就业人数超过1亿,2000年达到1.07亿,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2137.2万,占此时期内美国新增就业人口的总数(2229.8万)的96%。进入21世纪,美国的服务业部门增速略缓,2005年就业人数为1.11亿。【注释】U.S. Department of Labor,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Tables from Employment and Earnings, B-1. Employees on Nonfarm Payrolls by Major Industry Sector, Historical, ftp://ftp.bls.gov/pub/suppl/empsit.ceseeb1.txt.【注尾】
战后,美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出现了重大调整,传统服务业部门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新兴服务业部门所替代。生产服务业【注释】生产服务业,即producer service,包括企业服务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业等部门,是近年来美国学术界出现一种新的划分方法。此概念反映了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已被广泛应用。【注尾】异军突起便是这种产业结构变动的集中体现。1977年至1981年,美国传统服务业平均增长15%,生产服务业部门增长24%;1981年到1985年期间,传统服务业年平均增长率降至8.3%,而生产服务业部门则保持在22%的水平【注释】Saskia Sasse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American Ci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1990, pp.470~471.【注尾】。大都市区是服务业部门,特别是生产服务业最集中的地区。1980年到1988年期间,美国大都市区的生产服务业新增就业机会470万,增幅高达50.6%,比大都市区整个服务业部门增幅(24.3%)高出一倍多。【注释】W.Richard Goe, “The Producer Service Sector and Development within the Deindustrializing Urban Community,” Social Forces, June 1994, No. 4, Vol. 72, pp.971~972.【注尾】1989年到1999年,美国服务业整体的增长幅度为25%,生产服务业的增幅则达到45%。【注释】Julie Hatch and Angela Clinton, “Job Growth in the 1990s: A Retrospect”  Monthly Labor Review, December 2000, pp.3~4.生产服务业的数据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注尾】
战后美国服务业的高速增长在东北部表现尤为突出。从就业人数上看,东北部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大幅攀升,占该地区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呈持续上升之势。在1940年,在新英格兰和中大西洋地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该地区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1%和56%,由于服务业快速持续发展,到1980年,此比例分别达到66%和69%。【注释】Harry W. Richardson and Joseph H. Turek eds., Economic Prospect for the Northeast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48.【注尾】到1993年,纽约州、新泽西和康涅狄格三州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约为71%。【注释】James W. Hughes and Joseph J. Seneca, Regional Economic Long Waves: Employment Dynamic in the Tristate Region (The Center for Urban Policy Research, 1996), p.32.【注尾】
纽约作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其服务业的发展自然最为引人注目。1959~1969年,纽约市就业增长最快的部门全部集中于服务业。在70、80年代,从整体而言,纽约市的服务业呈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1969年至1989年,该市生产服务业就业人数由95万增至114万,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从25%升至31.6%;社会服务业就业人数则从76万增至93万,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从20%升至26.3%。【注释】Matthew P. Drennan, et al., Research in Urban Economics, vol.10 (JAI Press,1996), p.81.【注尾】 而在同期内,纽约制造业江河日下,就业人数持续大幅度下滑,由1969年的 180万降至1990年的100万,减少了44%。【注释】Ann Markusen and Vicky Gwiasda, “Multipolary and the Layering of Functions in World Cities: New York Citys Struggle to Stay on To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Vol.18, 1994, p.171.【注尾】 这样,纽约的服务业在取代制造业成为最重要的产业部门后,其主导优势进一步扩大。20世纪90年代,纽约服务业进一步扩张,就业人数显著增加。1990年到1999年,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是就业人数增长最多的两个部门,分别增加了6.4万人和4.6万人。在企业和消费者服务业中,股票和商品交易增加了3.3万人,工程和管理咨询增加了1.3万人。1998年和1999年是近50年来纽约市就业增长最为显著的时期,1999年12月纽约市的失业率为6%,降至90年代的最低点。其中,就业增长的主要源头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业。事实上,纽约市68%的就业机会来自这两个部门。【注释】James Orr and Rae D. Rosen, “New York—New Jersey Job Expansion to Continue in 2000, ” Second District Highlights, Volume 6, Number 5, April 2000, pp.2~3.【注尾】 九一一恐怖袭击对纽约的服务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但近两年已经开始缓慢复苏。
战后新英格兰地区的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1947年,新英格兰地区狭义服务业就业人数仅为37万,1970年达到80万。1970年以来,狭义服务业是新英格兰地区增长最快、也是规模最大的部门。到1985年,这个数额则激增至150万,在1990年达到180万,2000年达240万,增幅在全美名列前茅。【注释】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注尾】 2006年2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新英格兰目前狭义服务业主要部门的就业人数分别为:教育和健康服务123.2万、专业和企业服务85.8万、休闲娱乐业62.8万。【注释】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New England Economic Indicators, April 2006, p.2.【注尾】 在过去,人们提起新英格兰的产品首先想到的是鞋和计算机,而现在,服务业,尤其是企业服务业,成为新英格兰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服务业在全美布局看,金融业、保险业和教育产业在该区的集中度很高。新英格兰地区从事共同基金和资产管理行业的人数达7300人,占该行业全美总就业人数的31%; 从事投资顾问服务的人数为2.3万人,占该行业全美总就业人数的19%。【注释】David Kolko, “The New Geography of New England Service Industries, ” http://www.bos.frb.org/economic/nerr/kolk98_4.htm.【注尾】此外,美国的保险业也集中于新英格兰地区。该地区的教育产业同样发达,新英格兰的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相对数量三倍于其他地区。
在战后美国东北部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服务业、教育和医疗保健业的高速增长尤为引人注目。生产服务业自7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已成为最为重要的服务业部门,是战后东北部服务业发展的最为突出特征。
从纽约市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看, 生产服务业表现十分突出。在纽约市,企业服务业在1960年拥有雇员12万,1991年则已超过20万。1979年到1985年, 该市服务业增加了3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占38%, 企业服务业占18%, 这两个部门加在一起共占就业增加额的56%。而从同期内全美增加的就业机会来看,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增加了13%,企业服务业增加了21.6%,共占服务业增加额的34.6%。可见,纽约的生产服务业远远超出了全美的平均水平。1985年至1987年,纽约市生产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其中,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和企业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额的比例分别增至40.4%和22% ,它们在服务业就业增加额的比例已增至62.4%。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70、80年代纽约市生产服务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1980年,企业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了纽约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到1984年,商务和金融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达57.6万,超出制造业14万人。而在1977年,纽约市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比商务和金融服务业高出12万。【注释】Lloyd Rodwin and Hidehiko Sazanami eds.,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Unwin Hyman Inc., 1989), p.141.【注尾】 90年代,纽约市生产服务业显著增长。如前文所示,该市就业增幅最大的几个服务业部门中,生产服务业占据了多个席位,其中股票和商品交易增加3.3万人,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增加了约2.5万个工作岗位,工程和管理咨询增加1.3万人。在新英格兰,生产服务业同样发展迅速,尤其是从事计算机服务、管理咨询、数据处理、广告、软件等业务的企业服务业增长最快。1984年到1987年,新英格兰地区新增加的服务业就业机会中,有1/3是企业服务业部门创造的。【注释】Lynn E. Browne, “The Role of Services in New Englands Rise and Fall: Engine of Growth or Along for the Ride?”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July/August 1991, p.32.【注尾】 同时,新英格兰地区的金融保险不动产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美国劳工统计署的数据显示,1980年该地区金融保险不动产业的就业人数为33万,1990年增长至46万。20世纪80年代,波士顿地区的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就业增长幅度高达35%。1994~1997年,由于共同基金产业的高速发展,波士顿地区金融保险不动产中的证券商品经纪业务的就业增幅高达40%。【注释】David Kolko, op. cit., p.15.【注尾】
在美国东北部,教育和医疗机构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东北部是美国高等院校最集中的地区,这里拥有久负盛誉的“常青藤联盟”,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莫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教育机构也是东北部服务业中创造就业机会较多的一个部门。80年代中期,新英格兰地区教育部门占服务业就业总人数的15%。90年代,新英格兰教育产业的集中程度 是美国其他地区的2倍,该地区各州教育行业的就业远远超过全美平均水平。1997年,该地区教育产业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注释】Patricia Flynn, Ross Gittell and Norman Sedgley, “New England a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pproaches: No time for Complacency,”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1999), p.45.【注尾】
医疗保健属劳动力密集的服务业部门,是美国东北部就业人数最多的服务业部门之一。东北部的医疗保健机构久负盛誉,每年都有来自美国各州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到此就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东北部的医疗保健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1975年到1983年间,新英格兰地区医疗保健业创造了14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而同期内发展迅速的高技术行业增加的就业机会不过是8万人。医疗保健从业人员已占新英格兰服务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成为该地区吸纳劳动力最多的服务业部门。1978~1986年,东北部主要城市的医疗保健业就业人数显著增长,其中纽约增加7.9万,波士顿增加3.5万,匹兹堡增加2万。90年代,东北部的医疗保健业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1990年到1999年,纽约市医疗保健业增加了6.4万人,是就业人数增长最多的部门。1997年,新英格兰的医疗保健业就业人数高达75.7万,在该地区各行业就业总量的比重达9%。与美国的其他地区相比较,医疗保健业在该地区的集中度高出全美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注释】Patricia Flynn, Ross Gittell and Norman Sedgley, op. cit., p.45.【注尾】
在服务业迅速增长的同时,美国东北部的传统制造业部门则呈现出持续下滑之势。在美国东北部,服务业部门何以超过制造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工业成长周期的作用下,传统工业部门在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的阶段后,步入衰退之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在联邦财政政策、投资环境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等因素的作用下,更使东北部的传统制造业雪上加霜,举步维艰。【注释】参见拙文:《美国“冰雪带”现象成因探析》,《世界历史》2002年第5期。【注尾】 而东北部服务业部门的显著增长是在美国产业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发生的。美国的服务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增长,首先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力的推动了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要求服务业的规模和部门分工相应扩大,生产率的提高则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也刺激了服务业的增长。【注释】章嘉琳主编:《变化中的美国经济》,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9~65页。【注尾】

二、曼哈顿效应

    20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服务业已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服务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东北部生产服务业的突飞猛进就是极好的印证。在战后东北部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个现象格外引人注目,即所谓的“曼哈顿效应”(Manhattan effect)和信息技术对生产服务业的有力推动。70年代后半期开始,纽约市以金融和企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增长强劲,在其有力拉动下,该市经济一扫阴霾,重现繁荣,引起广泛的关注。由于曼哈顿是纽约市生产服务业最集中的地区,此现象因而被称为“曼哈顿效应”。
从纽约市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看, 1979年到1985年, 该市服务业增加了30万个就业机会, 其中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占38%, 企业服务业占18%, 这两个部门加在一起共占就业增加额的56%。而在同期内美国服务业中,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就业机会增加了13%,企业服务业增加了21.6%,共占服务业增加额的34.6%。1985年至1987年,纽约市生产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其中,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和企业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额的比例分别增至40.4%和22% ,它们在服务业就业增加额的比例已增至62.4%。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70、80年代纽约市生产服务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1980年,企业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了纽约的制造业。到1984年,企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达57.6万,超出制造业14万人。而在1977年,纽约市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比商务和金融服务业还高出12万。【注释】Lloyd Rodwin and Hidehiko Sazanami, eds., op. cit., p.141.【注尾】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以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和企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的长足发展是战后纽约市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战后,纽约市生产服务业在其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在该市服务业乃至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份额快速递增,并逐步确立其主导地位。在此过程中,纽约市其他服务业部门发展迟缓,地位和作用都明显减弱。因此,仅将战后纽约市产业结构的转型简单归结为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 不能准确反映纽约服务业的发展全貌,更无法突出生产服务业在这次转型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事实上,生产服务业在纽约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迅速扩大并逐步占据了绝对优势,才是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典型特征。
战后纽约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其一,从空间分布上看,该市的生产服务业高度集中于曼哈顿区。纽约市生产服务业的超常发展在曼哈顿区表现最为突出。曼哈顿是该市经济活动的中心,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它不仅是纽约市,也是整个美国的经济心脏。曼哈顿中心商业区地处从第60街到曼哈顿岛顶端的地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却占有纽约市58%的工作岗位,是全世界最密集的中心商业区之一。事实上,曼哈顿在50年代已经是生产服务业高度集中的地区。根据有关专家估算的衡量纽约大都市区产业分布状况的专业化指数,1956年,曼哈顿金融业的指数是169,远远高于纽约市其他地区。1980年,这一指数升至195。同时期内,纽约市其他地区金融业专业化指数仅由46上升到57,与曼哈顿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注释】Lloyd Rodwin and Hidehiko Sazanami, eds., op. cit., p.139.【注尾】 80年代后期,曼哈顿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更为惊人,纽约市近90%的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和86%左右的企业服务业集中在这里。以生产服务业为主体的曼哈顿,对纽约市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80年代,该市66%的经济活动集中于此。美国区域规划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1987年,总部设在曼哈顿的454家上市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总额高达7700亿美元,其中的38家金融和证券公司的销售额为1000亿美元。而总部设在纽约市曼哈顿以外地区的54家上市公司的销售额仅为30亿美元。【注释】 Ibid., p.145.【注尾】 在曼哈顿,生产服务业部门最集中之处当数华尔街。90年代,华尔街发展速度极快,从1992年到1997年,在纽约市实际收入增长中,华尔街占了56%。虽然华尔街的直接雇员只占纽约市的5%,但把相关行业及得益于华尔街高利润和高收入的行业等因素考虑进去以后,在1995年至1997年创造的就业机会中,华尔街占了一半以上。【注释】The Economist, October 17, 1998.【注尾】
其二,突出的国际性是纽约市生产服务业的另一特征。随着国际资本流动性增强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纽约的作用愈显突出。外国银行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时,纽约是其首选城市。该市外国银行数目在1970年为47家,资产100亿美元;到1985年,增至191家,资产达2380亿美元。【注释】John H. Mollenkopf and Mannel Castells ed., Duel City: Restructuring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1), p.7.【注尾】 曼哈顿的外国银行数目是驻美外国银行总数的一半。纽约金融业所吸收的国外客户存款数额也非常惊人。1986年,在美国最大的200家银行的国外客户存款中,纽约市吸收的存款占68.8%,而美国另外两个主要的金融中心洛杉矶和芝加哥的国外客户存款加起来仅占总数的11.3%。同年,在美国最大的10家银行的国外客户存款中,纽约市的份额达到了85.6%。【注释】Lloyd Rodwin and Hidehiko Sazanami eds., op. cit., p.146.【注尾】 此外,纽约市的金融机构也为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机构提供服务。1977年,纽约市已拥有36家专门为美国驻外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的银行。纽约金融业国际性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除金融业之外,纽约其他生产服务业部门也具有突出的国际性特征。以律师事务所为例。根据纽约市立大学城市经济学家约翰·莫伦科普夫的研究,国际业务是纽约的律师事务所的专长。【注释】John H. Mollenkopf, “Corporate Legal Service in New York City,” New York Affairs, Winter 1986, Vol.9, No. 2, 34.【注尾】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年代中期,曼哈顿是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的律师事务所最集中的地区,共有78家此类律师事务所,而洛杉矶和芝加哥设立这类律师事务所的数目分别为39家和11家。【注释】Lloyd Rodwin and Hidehiko Sazanami eds., op. cit., p.145.【注尾】
    纽约市生产服务业的长足发展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其一,企业经营分散化和多元化的需要。生产经营的分散客观上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营着多家企业和分支机构的公司必须加强对生产计划、分配、市场营销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同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也亟需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业部门提供指导。这样,为了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经营,高水平专业化服务的作用愈显重要。纽约集聚了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服务业,可提供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服务,而且服务部门种类齐全,自然对众多的大公司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尽管在纽约市的办公费用极为高昂,大批公司总部仍在此落脚。
其二,80年代国际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重大变化。过去,大型商业银行一向是国际金融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的主导机构。80年代以来,随着证券市场迅速扩张,银行贷款业务急剧下滑。从空间上看,急剧增长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向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中心集聚,这样,60、70年代国际金融机构向各地区分散的趋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无疑从中受益最多。该市金融业中,证券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1980年,纽约市证券业就业人数由7万增至9万,1985年达到近12万,1987年增至15.6万。8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放松了金融管制,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美国相对开放的金融体制使其成为接受金融投资最多的国家,大批外国银行跟随本国公司进入美国。外国银行在美国设有约1000个办事机构,集中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和休斯敦几大城市。其中,纽约共有外国银行办事机构435个,占外国资产总额的65%。【注释】Lloyd Rodwin and Hidehiko Sazanami eds., op. cit., pp.135~136.【注尾】
    有学者将“曼哈顿效应”简单地归因于纽约市在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中的独特地位,认为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不具有普遍意义。【注释】R.D.Norton,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Vol.3, No.3, 1989, p.194.【注尾】 事实并非如此,如前文所述,生产服务业的长足进展并非纽约所特有,而是美国东北部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波士顿是新英格兰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城市。金融业,尤其是共同基金和其他金融服务业是该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在过去20年间,该市金融业保持着每年9%的增幅。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服务业发展仅次于波士顿,有全美“保险业之都”的称谓。与美国其他地区比较,东北部的许多城市中生产服务业十分集中,从美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公司总部在各地区的分布状况上看即可见一斑。有关研究表明,1969年,东北部集中了美国银行业公司总部的40%和保险业公司总部的44%。1989年,上述比重分别增至44%和52%。【注释】Sally Ward, “Trends in the Location of Corporate Headquarters, 1969~1989, ” Urban Affairs Quarterly, Vol.29 No.3, March 1994, p.471.【注尾】1996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占城市总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10个城市中,东北部的城市占据了一半。
生产服务业在东北部大城市的集中并非偶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美国东北部生产服务业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新英格兰的制造业和贸易。从殖民时期开始,当地富有的投资者就开始从事制造业或贸易。他们为了降低投资过于集中而带来的风险,往往寻求新的投资渠道,从事金融业等服务业部门。美国的共同基金即于1924年诞生于波士顿。其次,除历史因素,东北部大城市所具备的种种优势也对生产服务业部门具有吸引力。其一,东北部大城市了汇聚了众多的生产服务业部门,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对该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企业服务业相互提供所需服务,彼此之间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生产服务业的很多部门创新性很强,同行之间面对面的知识和信息交流十分重要。事实上,有很多创意来自高尔夫球场或鸡尾酒会的交流。其二,东北部大城市的劳动力教育程度高,因此劳工市场素质高,符合企业服务业的要求。其三,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部门用地较少,银行、保险公司等服务业部门可以使用高层建筑节省用地,减少开支。基于上述因素,尽管电子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生产服务业部门并未像制造业那样,迁离昂贵拥挤的东北部大城市。

                        三、信息技术的有力推动

  美国著名的城市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尔认为,服务业增长的关键在于信息处理活动的快速发展。【注释】曼纽尔·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6页。【注尾】 生产服务业的经营方式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收集、传送和分析,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生产服务业的影响直接而明显,成为该部门提高质量和效率、拓展空间的关键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成为美国东北部生产服务业的重要推动力。
    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普及应用使东北部生产服务业面貌一新,效率倍增,这在纽约金融电子化进程中表现尤为突出。1961年,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支票处理自动化。花旗银行于1971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柜员机,实现了世界金融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1972年,美国运通首创在信用卡背面安装磁条,以此对储户的身份进行更为准确的核定。1978年,美国最大的股票经纪公司——纽约美林证券公司率先利用计算机建立了现金管理系统。到80年代中期,美林证券公司已成功地将数十亿美元的业务从其他公司吸引到本公司。上述事例仅仅是东北部金融业巨大变化的冰山一角。东北部金融业基本实现银行交易、数据处理、资金转账、信息传递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电子化,为金融业的大规模扩张奠定了技术基础。从东北部金融业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70、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进步对东北部生产服务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和通迅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金融电子化潮流在短短十几年席卷全球,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成为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很显然,以互联网为主要推动力的金融电子化浪潮为美国东北部的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不仅使东北部金融服务业面临着自身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推出新服务的挑战,一些大牌的IT厂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凭借互联网的强大信息服务功能,也转向银行业务市场,寻找新的商机,成为传统金融业的新竞争对手。比尔·盖茨曾预言,在新世纪里,传统商业银行是行将灭绝的一群恐龙。以华尔街的金融巨擘为代表的东北部金融服务业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短时间的徘徊观望之后,积极投身于金融电子化的大潮之中,采用互联网新技术,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1997年,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花旗集团成立了互联网技术开发部门,独立经营网上业务。同年,美国运通首席执行官哈维·戈卢布要求运通的每一个业务部门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战略。1998年初,花旗集团和大通曼哈顿宣布进军网络银行。1999年12月,美林证券公司开始向投资者提供全面的网上交易服务。1999年10月,刚刚合并的舰队波士顿集团(FleetBoston) 宣布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投资一亿美元建设一个新网站。该网站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而且包括股票交易、共同基金、信用卡、投资指南、金融新闻和账单支付等各项银行服务。舰队波士顿互联网业务的负责人布莱兹·赫尔泰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说:“我们最终目的是使顾客通过网站购买所有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注释】John Jordan and Jane Katz, “Banking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egional Review,  Vol.9, No.2,1999.【注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国产业结构向后工业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东北部服务业得益于曼哈顿效应和东北部大城市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更使其如虎添翼。尽管服务业长足发展,并取代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美国学术界对于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有颇多争议。一些学者对服务业能否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持否定或怀疑态度。【注释】William H. Miernyk, The Change Structure of the Southern Economy (Southern Growth Policies Board, 1977), pp.6~7; James M. Howell, “Alternatives for the Northeast: Choices and Costs,” in David Lampe ed., The Massachusetts Miracle, p.104.【注尾】 根据传统的经济基础理论,一个地区的产业部门可划分为基础和非基础两类。基础产业将其产品销往外地,为当地获取新的资金,同时带动本地区非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非基础产业则基本依靠本地市场,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传统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制造业部门为基础产业;服务业属非基础产业。此外,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具有工资较低,生产效率提高缓慢的特点。因此,他们认为,服务业无法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战后美国东北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为正确认识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极好的依据。
首先,东北部服务业更多面向全美乃至国际市场。纽约市以金融业和企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的超常发展是最好的范例。如前所述,生产服务业的长足进展并非纽约市所特有,而是美国东北部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东北部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何在?根据传统的经济基础理论,服务业的发展必然得益于当地制造业部门的推动。可是,当战后东北部生产服务业迅速增长之时,该地区的制造业却经历了持续的严重衰退,就业人数一直呈下滑之势。由此可见,东北部生产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因并非当地制造业部门的推动,其服务对象也不仅局限于本地市场。事实上,服务于全美乃至全球市场才是东北部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研究测试和管理咨询是生产服务业中全美指向性最强的三个部门,而新英格兰是美国这三个部门最集中的地区。此外,康涅狄格州的保险业客户也来自全美各州。有关调查表明,新英格兰地区早在70年代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服务业部门的一半以上的业务面向全美市场。【注释】William R. Gillis, “Can serviceproducing industries provide a catalyst for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Vol.1, No.3,1987, p.250.【注尾】 除去生产服务业,美国东北部的医疗保健和教育机构也是以全美甚至世界为服务对象。
其次,在美国东北部服务业中已居主导地位的生产服务业,业已脱离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或无技术的传统范畴,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发展迅速的生产服务业部门一般工资较高。比如,一般而言,计算机生产部门的工资远远高于普通的制造业部门。在马萨诸塞州,计算机服务和管理咨询两项服务业的工资比计算机生产部门还要高。【注释】Lynn E. Browne, “High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Service,”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July/August,1988),  pp.9~11.【注尾】 就整体而言,东北部上述两个行业的工资水平与高技术制造业不相上下。可见,新兴的生产服务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服务业部门低生产率、低工资的状况。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看,美国东北部服务业以往严重依赖本地市场的状况已有很大改观,更多的以全美乃至国际市场为服务对象,为东北部经济发展吸引了大批资金,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纳了为数众多、从制造业部门游离出来的劳动力,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源泉。战后美国东北部服务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整体滑坡的情况下,以生产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东北部经济的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该地区的部分服务业活动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低生产力率的行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当部分集中于低技能、低收入岗位。这种状况造成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贫困问题日趋恶化,成为困扰美国社会的严重问题。

    韩宇: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