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

 

  又值岁末。面对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确有很多值得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了很多变化,中美关系也跌宕起伏。五角大楼7月19日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和国会有关中海油并购案的争议,引发了美国学术界、政界关于中国的未来走向及美国对华战略的讨论,“中国威胁论”在美国重新泛起。而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的讲话则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共同者(stake-holder),并邀请中国参与塑造世界未来的行动,似乎又使中美关系峰回路转。

  本刊专论中,郝雨凡从分析过去4年“布什主义”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入手, 对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分析。

  朱立群的文章考察了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军力的认知情况,并对一些重要机构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分析。她认为,美国在中国军力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四点共识,但对中国军力背后的意图判断上仍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为中美战略对话提供了空间。

  周琪在阅读大量西方,特别是美国学者关于腐败理论研究著述的基础上,对腐败理论在西方的演变,西方学者对腐败的定义、腐败产生的根源及后果等问题的看法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归泳涛在阅读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本研究的奠基人、前美国驻日大使赖肖尔在日本开展的意识形态外交进行了分析。

  李晓岗探讨了美国工商利益集团在国会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问题所起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工商利益集团的游说,实际上是一次美国全国范围的中美关系教育运动,对促进美国公众和国会议员对两国贸易关系乃至整个双边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

  孙茹结合制度理论,对近年来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认为,尽管多边安全合作的作用有限,但在亚太安全结构处于变动的转折时期,多边合作仍不失为中美缓和对立、消除疑虑、实现共赢的政策选择。

  何奇松的文章对美国冷战后美国国防工业的重组进行了分析。

  今年,本刊荣获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这是继1999和2002年荣获第一届、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后,再次获奖。荣誉的取得,是与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分不开的。这一方面体现出本刊办刊方针、论文水平、编校质量得到大家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加倍努力,把本刊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