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2005年第1期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学的创新之作

 

—— 读乔舒亚·戈尔茨坦的《国际关系》

 

 

 

仇华飞

 

 

  国际关系学者霍士第(K.J. Holsti)认为,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迄今仍无一共同认可的准确定义【注释】K.J. Holeti,The Dividing Discipline: Hegemony and Diversity in International Theory(Boston: Allen & Unwin,1985); Stanley Hoffmann, “ An American Soci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Daedalus, Vol. 106, No. 3,1977.【注尾】。早第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范围、重点和方法论的争论曾掀起高潮。但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名称不同,实际上属同一学科。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般来说,传统学派沿用前者,现代行为学派多采用后者。

 

2001年出版的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乔舒亚·戈尔茨坦(Joshua S. Goldstein)的《国际关系》一书,以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全书内容的基本框架,从这两大领域论述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merican University,Washington D.C .2001).类似著述还有:Daniel S. Papp,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New York,1994); Frederic S. Pearson & J. Martin Rochester,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Global Condi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Random House,New York,2000).这些著述分别从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两个方面来描述当代国际关系。乔舒亚·戈尔茨坦提出的“长周期理论”曾受到国际政治学界高度重视。他认为“国际关系自从进入近代以来,战争与和平是在周期性交替进行的”。尽管对于周期的规律、原因以及时间的长短之间存在各种不同观点。戈尔茨坦指出:“如果强权战争周期最终被打破,21世纪的世界秩序将建立在没有强权政治的共同安全的基础上”。 Joshua S. Goldstein,Long Cycles:Prosperity and War in the Modern Age,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p.17.【注尾】 全书分两大部分:“国际安全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共14章。其中,第2章至第7章为国际安全问题,第8章至第14章主要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学部分。总体看来,全书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一、注重问题领域研究

 

  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政治关系。这种关系既包含合作关系,也包括冲突关系;既有双边关系,也有多边关系。国家间关系范围很广,外交、安全战略、战争、国际贸易、集团联盟、文化交流、参与国际组织等。【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p.5.【注尾】 新编《国际关系》强调对国际关系“问题领域” (issue areas)研究的重要性,如:全球贸易谈判,地区冲突、种族矛盾、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都是政治领导人和学术精英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当代国际关系学越来越重视对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以及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关系的研究,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跨国公司、绿色和平组织、大赦国际组织等。国际关系行为是个人或集团的社会行为,这些社会行为旨在影响另一个国家的个人或集团的存在或行动,或是受其影响而采取的行动。

 

  国际关系的每一个问题领域,都同各国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在这些领域里,国家之间合作与冲突交替进行。国际问题的学者们不断地通过对冲突与合作的研究,凸显国际政治问题领域研究的重要地位。

 

  在新编《国际关系》中,“比较政治学”具有国际政治学特征。就国内政治影响对外政策而言,比较政治学在很大程度上同国际政治学相互交织。虽然比较政治学不属于国际政治学科,但它对国际关系学的研究有重要辅助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对外政策同国内政治紧密相联,尤其是利益集团,对美国政府制订对外政策常常推波助澜、甚至起决定作用。戈尔茨坦认为,研究国际关系和外交史的学者们应把对国内政治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上,因为它有助于研究者们将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释】Ibid.【注尾】

 

  “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范畴内两大分支学科。国际安全关注战争与和平、军事和外交手段的运用、条约的签订和结盟、军事力量的调动和部署等问题。20世纪50至60年代,国际安全问题支配整个国际关系领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p.5.【注尾】70年代后,安全问题这一分支学科逐渐超出传统上关注军事力量及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问题,安全问题中凸显地区冲突和种族冲突这两大重点。国际关系学的研究者们认识到外交政策研究本身就是宽泛的安全问题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同时,和平与安全问题的交叉研究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西方许多大学提供研究国际关系问题的新的方法论。他们试图将安全问题放到一个更加宽泛的领域,像研究全球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女权主义一样,通过对战争与和平、国际合作机制的研究,使安全与国际经济合作问题不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这种趋势促进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注释】Stephen M. Walt, “The Renaissance of Security Studie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5, No.2,1991, pp.211~240;Barry Buzan,People,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ar (Bould, Company: Lynne Rienner,1991),2nd ed.; Michael T. Klare and Daniel C. Thomas, eds., World Security 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4); Ronnie D. Lipschutz, ed., On Secur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 Stuart Croft and Terry Terriff, ed.,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wenty Years of Change (Ilford , UK: Frank Cass.2000).【注尾】

 

  当代国际关系学关注的重点是全球环境下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问题。战后,随着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本国经济环境的改善,国际经济问题愈益重要,对非国家行为体(nonstate actors),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巨大作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问题。国际政治的另一分支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成为与国际安全相对应的一个新分支。在跨国公司这种实体出现的同时,尤以新功能主义论点为依据的研究成果大量问世。这些文献推断世界上的相互依存性日益深化,对于相互依存理论、经济发展一体化、权力等概念的关系进行的理论探讨的重要更显突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者们通过对国家间贸易投资关系的研究,试图解释主权国家如何通过政治上的合作,来维持一种有效机制,以确定国际经济和金融之间的互动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最初主要研究发达国家间相互依赖关系,90年代后,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拉大,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关注全球性的贫富关系。包括经济上的依附、债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技术转让等问题。其中全球自然环境保护、国家的治理、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直接同发达国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南北关系在冷战结束后倍显突出,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分支学科得到相应发展。大多数西方国际关系的研究者们在界定国际政治学的架构时承认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安全紧密相连。经济安全问题为对国际政治安全的理解提供宽泛内涵。经济安全十分重要,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领域相互交叉、相互关联。

 

  戈尔茨坦将国家实力界定为“有形实力”(tangible power)和“无形实力”(intangible power)。实力是一种共同产品,每个国家都具有这两种实力,但实力不会自身发生作用,它的作用在于有影响其他行为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的影响力是建立在国家所拥有的实力、国家所具备的社会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其中“硬实力”(strong power),即“有形实力”,是国家实力最基本体现,主要包括:领土、`国民生产总值、军事力量等。“软实力”(soft power),也称“无形实力”,主要体现在国民素质、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国家实力行为中,尤其是民族主义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具有极大的潜在影响。【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p.60.【注尾】 按照戈尔茨坦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实力是相对于他国而言的,如果一个国家自身价值能对他国的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并且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志,这将是实力效力的最大化。如美国的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价值,战后被许多西方国家接受,成为指导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正是美国实力运用于国际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注释】Ibid.【注尾】

 

  二、强调理论分析方法

 

  乔舒亚·戈尔茨坦在新编《国际关系》中,强调理论与方法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国际关系中冲突与合作经常交替进行,国际重大事件的发生,如:爆发战争,国际贸易、双边谈判等。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们通过两种方式来阐述这些问题。一种方式是;对短期内发生的事件和产生的结果的决策进行跟踪研究。如战争的爆发可能是由于某一特殊领导人做出的重大决定,解释这种现象,通常运用描述性的(descriptive)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特定背景下领导人的特殊行动、突发因素、处事风格、心理活动等行为的分析,从中得出结论。

 

  另外一种方式归结于寻求一般的、较为间接的解释,如战争的爆发被看作是长期军备竞赛导致的结果,这种解释是理论性的(theoretical)。因为“它把特定的事件置于一般情况下对许多个案研究实用的模式中进行分析”。【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p.7.【注尾】

 

  戈尔茨坦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对国际关系的研究既需要对重要事件的一般描述,同时也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只对事件进行描述,不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推论,从中吸取教训,这样的研究收效甚小。同样只是公式般地理论抽象,而不是详细地描述我们所处的复杂的现实世界,同样也是不足取的。”【注释】Ibid.【注尾】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专业,在美国许多大学、研究所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们同为政府决策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又为学者们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实践的基础。政治家、外交官员们通过国际关系研究者们对热点问题跟踪研究和理论分析而得到的启发。不同领域的国际问题专家强调不同的理论分析方法。同许多学科一样,国际关系属于基础研究和实际研究相结合的学科。一般地说,擅长对决策过程进行描述的学者比较关注对特定问题领域的概述性的分析。如对重大事件的跟踪研究,重要国际关系人物的背景介绍,领导人的行为举止兴趣及相关活动的基本情况等。

 

  戈尔茨坦认为,国际问题研究也有近似于象牙塔似的学术研究,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对问题的抽象和概括性地分析。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在不断推理论证中产生。方法论的取向大致可分为经验性的和理论性两种。许多学者通过采访各种不同的文化群体来获得知识,把各种事件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档案文献资料,包括领导人的回忆录)。经验性的方法适用于描述性的解释和归纳(通过分析预测现实和未来事态的发展)。【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p.7 Charles F. Hermann & Gregory Peacock,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both in Charles F. Hermann, Charles W. Kegley Jr., and James N. Rosenau, eds.,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Boston: Allen and Unwin, 1987); see also Maurice A. Eas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tes, Spring 1987, p.31; Valerie M. Hudson, eds.,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Foreign Polic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2).【注尾】

 

  另一种方法是学者们建立抽象的数字关系模型,即在国际问题实证性研究中,不存在真正的理论基础。只有通过演绎和推断,从事实中推论出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在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研究方法。许多国际问题专家对国际冲突、国际贸易、军备控制、环境保护等问题的量化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各种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博弈论方法、功能主义理论等,论述对外政策与国内结构和过程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这些理论方法,在国际关系研究的各个层面上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他们表现出不同的研究取向。

 

  戈尔茨坦强调,最好的理论对于预测国际关系中可能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只能是粗略地指导,也许是因为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国际关系学者不赞成用某一种理论来分析国际关系。大体说来,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最具有挑战性。国际关系的许多理论至今存在很大争议。在所有这些争论中,没有单独理论框架得到所有国际关系学者们赞同。

 

20世纪60、70年代,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集中体现在行为主义学派与传统学派关于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上【注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强调科学地研究国际关系新方法的“行为主义革命”在国际政治领域占据一定的位置,这种方法的倡导者们认为,国际关系应该进行严格、系统地研究。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国际关系研究应包括对问题领域的清楚阐述,对问题变量的细致分析,对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行为主义学派要求行为分析的理论与所有事实变量相一致,而不强调事实必须与理论相吻合。见Daniel S. Papp,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Macmilli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my 1994), p.15.【注尾】。国际关系学界经历了三次重大学理论战。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国际关系学中两大主流学派。此后,政治行为学派逐渐成为政治科学的主流。而美国学术界甚至宣称已进入所谓“后行为主义”时期。【注释】David Easton,The New Revolution in Political Science,APSR,LXIII,Dec.1969,pp.1051~1061.【注尾】后行为学派反对过去政治行为学的“经验保守主义”(Emprical Conservatism),是治学者局限于对现有文物典章制度的叙述与分析,但与现实政治环境却无关联,惟一补救办法是“积极的政治参与使研究、教学与实际政治生活打成一片”【注释】Robert T. Galemieski,Charles S. Bullock & Harrell R. Rogers Jr. eds.,The  New Politics Polarization or Utopia?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0),p.1.另见李国威:《国际关系新论》,台北·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8页。【注尾】。

 

  三、提出三种理论架构

 

  国际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已得到广泛的承认,但是对于学科的理论体系、主要研究方法,国际政治学界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在该领域,先后出现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全球主义等理论流派。戈尔茨坦认为,虽然各种流派名目繁多,不断翻新,但经常用来分析国际政治现状的三种理论方法主要是:经典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pp.8~9.【注尾】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这三种分析视角时常相互补充,尽管运用程度不同,但每一种理论都涵盖各种不同理论方法。

 

  戈尔茨坦认为,经典现实主义坚持维持现状,不重视国际关系中变化因素;强调实力政治(realpoitik),认为实力政治是国际关系中的永恒规律。【注释】Ibid.,p.9.【注尾】新现实主义强调建立国际秩序的重要性;反对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以破坏现存的国际体系。现实主义忽视国际权力竞争中的合作因素的存在。如对战后西欧国家建立共同市场,实行经济合作,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认识不足。因为无政府世界会导致战争的爆发,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现实主义强调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认为国际贸易是增强国家实力的潜在资源,但它是从“重商主义”【注释】Ibid.,p.9.【注尾】的角度去认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的。

 

  理想主义强调国际法的重要性,认为国际关系准则中,道德、国际组织的建立比权力更重要。【注释】Ibid.,p.57.【注尾】作为对国际关系事件的主要影响要素,人的本质基本上是善良的。人类应该有良好的习惯举止,受过一定的教育,人类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中和平与合作的基础。理想主义主张通过渐进改变国际政治现状。构建理想主义理论核心是通过相互依存和互惠在国际关系中相互获得利益。理想主义认为在国际关系中获得财富比获得权力更重要。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上,因为贸易中的互惠互利能使各国充分利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发展本国经济。理想主义强调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特别是贸易自由和思想意识的自由。他们不认为战争是自然发展趋势,而是悲剧性错误。可以通过国际协调和国际组织的合作防止或至少降低战争发生的可能性。【注释】政治理想主义自威尔逊提出14点计划到成立国际联盟、凯洛格-白里安非战公约,是这一理论提出和实践的重要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明政治理想主义在防止战争发生的问题上无所作为。见William R. Keylor, The Twentieth Century Wor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注尾】

 

  激进主义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或激变来改变现状,主要关注国际关系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关系,尤其是不合理的南北经济关系。激进主义者常把战争看作是潜在的经济剥削关系的结果,视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关系是解决战争问题的关键。【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p.9.【注尾】

 

  现实的世界政治使这三种观点以各种形式相互交错。如美国的许多保守政治家,在坚持以经典现实主义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础时,甚至也会认同欧洲社会民主派和自由主义者强调的社会公正和道德。戈尔茨坦认为,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理论中,没有绝对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之分。在《国际关系》一书中,他对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框架通过三个命题进行概括:首先,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国家中心假设);其次,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以理性行为体起作用(统一的理性行为体假设);第三,国家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内扮演角色(无政府状态假设)。【注释】Ibid.,p.60.【注尾】 在国际安全领域,“新现实主义”坚持一个国家可以理智地使用武力来追求自身利益。

 

  理论上不断进行的争论是国际关系学科的一个基本特征,而且大多数理论至今仍无明确的定义。这就留给国际关系学者们一个不断探讨的学术空间。当传统观念变得不合事宜时,甚至成为理论创新研究的障碍时,人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世界形势的变化。如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的许多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至今一直支配着国际关系的研究。而保守主义的研究方法,如重商主义与人们日益关注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导致传统思维方法的影响力日益减少。新自由构建主义(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运用新现实主义的一些假设,但同时又对新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进行修正,使之更具合理性。【注释】Joshua S. Goldste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p.10.【注尾】新近形成的许多新的激进观点也使现实主义面临严重的挑战。如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构建主义和和平研究等,这一切都有待人们不断去探索,对可能发生的国际事件进行准确的预测。在这方面,戈尔茨坦的《国际关系》从一个侧面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仇华飞: 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