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1997年第3期

   

   

现代化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视角

 

——评 《美国现代化道路》

 

戴超武

【注释】戴超武: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注尾】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问题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世界大国美国的现代化道路及其历史经验,更是倍受我国学者的重视。如何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其现代化,以何种架构来解释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是摆在我国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亟待突破的研究课题。李庆余、周桂银等撰写的《美国现代化道路》一书,为我们展示了美国如何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图卷。作为我国学者系统研究美国现代化的著作,《美国现代化道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

 

 

    美国现代化有其独特的地理及人文环境。第一批欧洲移民踏上新世界土地的时候,对这片荒凉而广袤的土地充满了希望;他们在殖民地时期形成了一个开拓、流动的社会,并成为早期美国农业社会的重要特征。《美国现代化道路》认为这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形成了“美国梦”的人文环境,而这个“美国梦”的本质就是无限的发展,并成为边疆扩展和边疆文明的推动力。作者指出:“美国梦已成为美国的生活方式,它使美国人具有活力,充满朝气……美国现代化正是美国梦的展现,美国梦明确地向世界宣告,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是要提高民族素质,使民族充满活力,并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不断产生活力的环境。”(第一章,第11页)

    现代化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视角美国研究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美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者以交通运输上的革命作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公路、运河和铁路带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大工业的兴起则带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时代是其突出特征。作者还对促进美国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如美国工业化的环境、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等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第二章,第74-90页)

    美国城市化问题也是近年来备受我国学者关注的问题。《美国现代化道路》从现代化进程这个庞大的历史空间,研究了美国城市化的过程、起因、城市发展的类型等重要问题,对美国城市郊区化(作者称为市郊化)的迅速发展,作者着重研究了美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国城市化、郊区化的研究,作者认为城市化不仅改变了美国的面貌,而且改变了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作者的结论是:“美国城市发展的主线是:工业化使城市化在短时期内完成,城市扩散使郊区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城市化是美国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城市经济、城市生活方式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领域,扩散到美国的各个角落。”(第三章,第130页)

    在论述了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后,作者着力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反应和美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加以分析,这一研究是一项新的探索,在国内美国研究领域尚属开创。作者分别对美国的农场主、劳工、百万富翁、中产阶级的反应做出论述,认为前三者的反应都是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带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唯有中产阶级立足以全社会的利益,看到了工业社会既是一个充满希望、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这个社会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得以完善和巩固,并获得新的凝聚力。美国工业中产阶级肩负起改革这一历史使命,并在进步主义改革和新政改革中,形成了一条具有美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对这些改革,作者写道:“正是这个改革过程,形成了一条具有美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第五章,第217页)作者认为,扩大公民参与、保持市场竞争、寻求社会公正是美国现代化道路表现的基本内容。

    《美国现代化道路》一书在论述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发端的现代化进程与美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后,还以三章(第六至八章)的篇幅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方方面面即美国政治、文化价值及外交的演变,诸章加以研究。这些研究更丰富了我们对美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美国现代化道路》不是一本简单地论述美国历史的读本,作者力图从现代化进程这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多学科的研究层次,为美国史研究建立一个新的、系统的研究框架,并在这个框架中对美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重新解释和重新评价,同时还对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作者的这一研究充分体现了历史研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美国现代化道路》是一部对美国历史进行多学科研究的著作,它将美国历史发展的横线和纵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示了作者新的研究视角;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运用了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人口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内容上看,该书涵盖了美国研究许多领域。通过这种多学科的研究,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在美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交叉影响并推动美国历史的发展。同时多学科研究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料进行课题研究,使得著作中的研究对象清晰明确,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更趋完善。《美国现代化道路》的写作无疑体现了这一优势。通观全书可以看出,书中所引征的参考书非常广泛丰富,从研究美国史的经典名著、百科全书到有份量的论文应有尽有,并吸收了我国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这些都是单纯的历史研究所无法做到的。

    其次,《美国现代化道路》建构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明确了研究对象,展示了作者驾驭文章的大家手笔。综规全书不难发现,这部35万字的著作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美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及特点;现代化对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影响;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及发展趋向等。作者通过这一研究框架,向我们清楚地展示出美国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借助最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创造财富,并通过日益合理的体制分配财富的过程。关于研究对象,作者并没有零散地论述或研究一些影响、推动或阻碍美国现代化进程的人物、事件或政府法规或社会思潮,而是在整个研究架构中,以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为中心,重点阐述了财富、权力、价值及其体制的演变。这种系统的研究框架和明确的研究对象使作者从容而新颖地将美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梳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三,《美国现代化道路》对美国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重新解释和重新评价,这是该书一个突出的特点,在这里举出几个代表性的例子。作者认为,美国历史上有三次关于现代化问题的大辩论。关于第一次大辩论中杰佛逊和汉密尔顿之争,作者认为其深刻意义在于双方强调了不同的价值观念,杰佛逊注重自由,而汉密尔顿强调私有财产,这两种价值贯穿美国现代化的全过程。(第26-27页)第二次大辩论是以1912年和1932年总统选举为标志,作者指出1912年的辩论将进步主义改革运动推向高峰,而1932年总统选举时的政治大辩论则是自由放任与新自由主义之间的斗争,其意义在于“新政继承了进步主义传统,防止美国的法西斯化,维护了美国的民主政体”。(第199-216页)而第三次大辩论是在80、90年代,是事关美国现代化向何处去的辩论,作者认为至今尚无结果。关于新政的评价,作者认为罗斯福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政府职能来完善资本主义,给美国资本主义带来了“新的活力”,并由新政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第215-217页)关于孤立主义的评价,作者认为孤立主义外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美国早期现代化的政策框架”;作者还高度评价了西进运动在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作用,指出“19世纪以孤立主义为特征的外交政策和以领土扩张为主题的西进运动是美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并直接促成了现代化的进程。美国孤立主义推动了西进运动,西进运动推动了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孤立主义外交之服务于现代化是极为成功的”。(第355-373页)

    《美国现代化道路》还有许多新的见解,限于篇幅不一一论及。

    最后,《美国现代化道路》对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合理的总结。作者通过全书的系统研究归纳了美国现代化的三点历史经验:第一,美国的经济现代化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与创造而得以实现的,其成功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效益而非产量与指标,政府必须支持国家的现代化。第二,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美国及时地通过改革来调整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一度由财富两极分化加剧导致的社会分裂得以缓和,社会恢复了凝聚力。第三,美国通过现代化建立了一个中产阶级社会,美国从农业中产阶级社会向工业中产阶级社会的转变,是通过财富的扩大和财富分配的改革来实现的。因此中产阶级社会对美国多数人来说是现实的,建立这样一个中产阶级社会,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素质便成为美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前言,第2页)这种经验总结体现了历史研究的价值,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解决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如何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如何解决贪污腐化、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美国的现代化经验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为一部系统地探讨美国现代化道路的开河之作,作者通过大胆创新和辛勤耕耘完成了这一宏大的研究。它无疑将促进我国学术界对美国现代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入研究。正是因为它是开河之作,我认为书中尚有一些商榷之处,略做表达并求教于作者。

    从历史上看,美国现代化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从而使美国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成长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解决现代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突出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在西进运动、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过程中,美国都有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其教训是惨痛的。但美国政府及时而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强化环保意识,政府政策、企业行为和公共舆论在促进环境保护中都起过重要作用。《美国现代化道路》一书对此未做深入研究。

    美国现代化是以牺牲土著印第安人的利益来实现的。同时,美国历史还表明,其现代化进程与外来移民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外来移民对美国发展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他们对美国现代化也有不同反应,不同的族裔集团对美国现代化(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美国现代化道路》似乎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份量。

    美国现代化还应体现在思想上的现代化,承认现代化进程中思想因素的重要性,这就是说现代化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因素,思想的现代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系统地研究影响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思想家及流派,如特纳的“边疆学说”、比尔德的“经济史观”、卡伦的“多元文化思想”等等,也许会使《美国现代化道路》一书更为丰满。

    以上拙见不知作者以为妥否?

    总之,《美国现代化道路》是一部研究美国现代化历程及其历史经验的力作,它不仅建筑了研究美国史的独特框架,而且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相信,该书是对我国美国史研究的一个贡献,并为深化我国世界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李庆余、周桂银等著《美国现代化道路》。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定价14.50元)

   

 

本刊被评为“外交、国际关系类”核心刊物

 

    受国家教委委托,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的1996年全国核心期刊评选工作,从10331种期刊中,评选出1700种核心期刊。本刊被评为“外交、国际关系类”核心期刊。

    此次评选结果,是评选委员会运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刊物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论文质量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出的。该结果不受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

    《美国研究》获此殊荣,是与广大读者、作者及有关人士的关心、支持与厚爱分不开的。我们将一如既往,努力使《美国研究》成为我国从事美国问题研究的学者们共同的园地,为中国的美国学研究的深化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