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外贸地位和前景

 

李长久

作者单位:新华通讯社国际部

 

 

一、从盈余到逆差

 

20世纪头70年,美国对外贸易几乎年年有盈余。1900年,美国出口额为15亿美元,进口额为9.3亿美元(其中进口黄金和白银占8000万美元),盈余5.7亿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是几个大国中唯一没有遭受经济破坏的国家。1919年,美国外贸盈余达到45亿美元。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和日本等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国家为加速经济恢复,增加了对美国商品的需求,美国商品出口急剧增加。1948年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战前1938年的13.5%增加到21.8%,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从8.5%上升到11.3%,美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1991年10月9日在美利坚大学举行的关于“美国、日本和新的国际关系”的会议上说,自1950年以来,出口商品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几乎增加了10倍——从当时的1.5%增长到1990年的12%,商品出口额从103亿美元增加到4000亿美元。

    美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到1971年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美国对外贸易出现了27亿美元的逆差。从1971年到1990年的20年内,美国对外贸易有18年出现逆差,其中1987年美国外贸逆差高达1570亿美元。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91年3月26日提供的数字,1990年美国商品出口额达到4210亿美元,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一位,但商品进口额达5150亿美元,因此,外贸逆差仍达940亿美元。

    美国对外贸易由盈余转为逆差,归根到底是由于美国许多商品竞争力下降。而商品竞争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生产成本过高。这些又同美国国内储蓄率、积累率和投资率都低于日本等主要竞争对手有关。据美国劳工部1991年8月21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提供的数字,1990年,日本和德国西部地区(原西德)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上升了3.7%和3.4%,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上升2.5%。近些年来,美国的储蓄率不到6%,而日本却保持在25%左右。到1989年3月31日为止的12个月中,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  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但日本公司的固定资本投资达到5214亿美元,已超过美国公司(4948亿美元)的固定资本投资。

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较好,虽然遇到了来自西欧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的竞争,迄今美国农产品出口仍居优势。美国粮食产量在世界粮食产量中的比重,1984年占35.2%,1986年占30.3%,1988年仍占20.6%。粮食出口量,1984年超过1亿吨,1986年为8410万吨,1987年仍达8330万吨。1989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达40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1%以上。美国劳务业对外贸易从总体上看也还处于优势。但是,除农产品和劳务业外,从传统工业产品到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都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和竞争。

    据苏联的《美国》杂志1990年第4期提供的资料,目前外国商品在美国国内市场占有率:皮鞋占68%,服装占53%,钢材占23%。据德国《明镜》周刊提供的数字,1965年美国生产的汽车占全世界汽车产量的45%,进口汽车在美国国内汽车市场的比率不超过5%。1990年仅日本汽车就占据了美国国内汽车市场的29%,美国对日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75%是进口日本汽车所致,其中进口日本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分别占50%和25%。1965年民用飞机市场实际上由美国的波音、麦道和洛克希德等航空公司占据。1990年,洛克希德公司一架飞机也没有卖掉,而欧洲“空中客车”飞机在世界大型客机市场上所占份额却从1985年的17.5%上升到28.7%。1970年美国家用电视机90%是美国公司生产的,而现在只有10%是美国厂家生产的。

    美国在诸如航天、航空和超级电子计算机等高技术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美国技术竞争力的下降,特别是某些高技术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也是非常明显的。1981年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盈余达270.3亿美元,1986年出现7亿美元的逆差。随着1985年西方七国达成关于货币汇率的“广场饭店”协议,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形势趋于改善。1988年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盈余达80亿美元。但美国一些高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所占份额已明显下降。10年前在美国销售的计算机中有94%是美国公司生产的,现在美国产品仅占66%。美国公司在半导体市场上本来拥有绝大部分份额,而新一代芯片开发却使日本公司攫取了世界一半以上的半导体市场。1975年以前,世界10大半导体制造公司全部都是美国的,到1987年,头10名世界最大半导体制造公司中的7个已经是日本公司。世界第一台磁带录相机是美国公司生产的,但美国公司却不能生产消费市场上的获利产品。在文传机和尖端机床等高技术产品市场上,美国已经丧失了国内生产能力,越来越依靠进口。高清晰度电视的开发,目前在日本和欧洲已经进入实用试验阶段,而美国还在寻找推进这种研究和开发的合适机制〔2〕。

    在军事技术方面,美国高技术武器所需要的零部件越来越依赖日本。据美国国防部1990年3月发表的一份报告分析,在20项极其重要的、同防务有关的技术中,美国已在半导体技术、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超导体技术和光子技术等5个方面落后于日本。在1991年初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一些激光制导武器中,有80%的零部件是由日本的200家公司生产的,这些公司中包括:东芝公司、三菱电机公司和住友电气工业公司等〔3〕。

    此外,美国对外贸易从盈余转为逆差,与美国过度消费也有重大关系。

   

仍处优势地位

 

    所谓美国对外贸易从盈余转为逆差,这是按现行外贸统计计算的,而现行外贸统计排除了在国外的美国公司的销售收入。如果全面计算、衡量,美国对外贸易仍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作用日益扩大。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到1988年,全世界已有两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分别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多万家子公司。雷蒙德·弗农在其1977年出版的《跨国公司上空的风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的跨国公司有半数以上是美国公司”,“这些公司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在它们企业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4〕1988年,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内外的销售总额达55572.8亿美元,比1984年增加45.5%,比当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多14%;同年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的销售额为12039.14亿美元,比1984年增加58.4%,相当于当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6.7%〔5〕。

    美国的跨国公司已经渗透到绝大多数国家的各个行业,其中仍以欧洲为重点。1988年美国在欧共体国家的直接投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40%左右。80年代以来,美国对西欧、日本的投资越来越集中在新兴工业等重要部门,目前西欧生产集成电路的95%、电子计算机和检验计算器的80%、半导体的50%和小汽车的40%,都为美国资本所控制〔6〕。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和西欧国家的跨国公司发起了兼并美国企业的强大攻势。到1988年底,外国公司在美国的直接投资累计额(3288.5亿美元)第一次超过美国公司在国外的直接投资累计额(3269亿美元)。欧洲公司在1987年和1988年两年内购并美国企业的交易501项,金额达709亿美元,超过美国公司购并欧洲公司的数量和金额。特别是日本公司对美直接投资的急剧增加、大举购并美国企业,已引起美国政界和经济界的不安。

    但是,迄今美国跨国公司的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能力仍处于优势。据统计,1978年,在世界500家最大工业公司的销售额中,美国占52.9%,日本占10.4%,西德占8.9%;在销售收入中,美国占68.1%,日本占5.1%,西德占4.4%。1985年,在世界6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额中,美国占50.9%,日本占13.9%,英国占11.2%,西德占7.7%〔7〕。《幸福》杂志排列的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工业公司中,美国有164家,约占1/3,在前10家最大工业公司中美国占6家。

    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如果综合起来统计,直到现在美国对外贸易,不仅没有逆差,而且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盈余国。美国官方统计,1986年美国同欧共体的贸易额为1300亿美元,美国处于逆差(226亿美元)地位。但是,据美国《外交》季刊援引专家们的计算,这一年,美国跨国公司在欧洲的子公司在当地销售额为5000亿美元,欧洲跨国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在当地销售额为3250亿美元,两者相差(1750亿美元)超过双边贸易额,美国具有明显优势。

    据西方报刊提供的资料,1984年,在日本的300家美国最大公司在当地销售额为439亿美元,而在美国的日本公司在当地销售只有128亿美元,两者相差(311亿美元)几乎等于日本对美贸易盈余(312亿美元)。1989年,在日本投资的2000家美国公司在当地的产值超过当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额(490亿美元)。

    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直接投资甚少,而美国跨国公司的活动却遍及这些国家,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跨国公司所属子公司的产品。例如,1982年墨西哥出口的制成品中有1/3是美国跨国公司所属子公司在当地生产的。新加坡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有50%以上是美国跨国公司在当地生产的。

    英国《经济学家》1991年3月30日发表的《贸易额计算中的骗局》一文指出:“如果美国的贸易差额按所有权国籍而不是按所在地来衡量”,“今天美国的贸易盈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

   

两种前景

 

    美国对外贸易地位存在相对下降或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两种前景。到底哪种可能性大些,主要取决于美国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

    (一)美国能否保持在科技领域,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迄今美国在科技领域仍保持领先地位,但已经遇到日本的严峻挑战,日本采取“蚕食”政策,正在一点一点地夺取美国的“地盘”。日本通产省1989年版《产业技术白皮书》列举的数字表明,在目前已经商品化的40种高技术产品中,日本赶上或超过美国的已有36种。

    为扭转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下降趋势,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1)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布什总统把总统科学顾问升格为总统科学助理,享有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同等的地位,参与国家经济和安全问题  的最高决策。布什还批准扩大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编制和预算,并设立了总统科学技术顾问会议,作为总统咨询机构。

    (2)制订中、长期规划,实施规模宏大的科研项目。美国政府根据海湾战争中运用高技术的经验,于1991年4月29日提出了包括材料加工、电子和光学技术等22项应当予以重点扶植的关键技术。

    (3)增加研究和开发投资。在8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开支按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增加了60%,工业部门用于基础研究的开支增加了70%。1990年美国的研究和开发投资达1500亿美元,比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用于研究和开发投资的总和还多。目前美国有72.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有4.1万个实验室和其他研究设施。但布什总统多次强调,为确保美国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将继续增加研究和开发投资,并动员私营企业扩大这方面的投资。

    (4)改革和振兴教育。1991年4月18日白宫公布了布什总统的教育方略:《2000年的美国》。为改革和振兴教育,美国大幅度增加了教育经费。美国教育部长1990年8月23日向报界宣布,1989-1990年度美国教育经费比上年度增加230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3530亿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8%,比同一年度303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开支高出500亿美元。

    (5)发挥高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到1989年底美国已有141个高技术开发区,占世界400多个高技术开发区的约35%。

高技术开发区将在开发和研制高技术产品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6)继续争夺人才。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采取各种措施,引进大批外国科学家,对美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后,美国将会继续通过运用和调整其移民政策,依靠其社会就业机会的自然竞争,在全世界取优汰劣,吸取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人才为己所用,这将是美国在科技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美国能否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级化。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率并没有急剧下降。从战后到1970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3.7%,在70年代,年均增长3%,在80年代,年均增长2.7%〔8〕。在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率仍将高于美国,但由于美国经济基数大,在经济规模上日本还难以赶上美国。竞争的主要领域是经济结构能否进一步高级化。

    从经济结构分析,由于农地面积广阔和自然条件好,美国将在农业领域和农产品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从制造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看,变化也不大。据美国商务部1991年2月4日发表的报告显示,制造业的产值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82年的20%上升到现在的23.3%,与60年代美国工厂高速运转时达到的比重不相上下。问题在于,同日本相比,美国传统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竞争不过日本;美国联邦政府连年出现财政赤字、公司和消费者债务不断增加,而日本则有充足的投资和消费能力,日本产业结构可能较美国更快地实现高级化,使美国在高技术产品、新产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美国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

    战后40多年来,美国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1)从倡导和奉行“自由贸易”转向所谓“公平贸易”,强调对等互惠条件,强化其贸易法的自我保护性。“1974年贸易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为美国实行贸易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1985年9月里根总统发表了“贸易政策行动计划”,提出了美国政府的“自由与公平”贸易方针。在“公平”贸易后面有“超级301”条款和“反倾销税”的规定,前者是为了打开国外市场,后者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经过3年多的激烈争论,以1988年最终形成的《1988年贸易和竞争综合法案》为标志,使得“自由与公平”方针成为美国现行贸易政策的基石。“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强化了“1974年贸易法”中提出的“超级301”条款。根据这一条款,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每年都要调查其他国家涉及公平贸易以及专利版权和商标一类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实行情况。不解决关于“超级301”条款的争端,美国就可以实行报复性贸易制裁。(2)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多边贸易谈判转向加强有针对性的双边贸易谈判,以解决贸易争端和冲突,并积极建立区域性贸易集团,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贸易利益。“综合贸易和竞争法”的形成实现了美国贸易政策的重点由推动全球范围的多边谈判转向注重双边互惠关系,其重要标志是从积极推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到倡导美洲自由贸易区。到1989年,美国同太平洋彼岸的贸易额达3040年美元,比美国同大西洋彼岸的贸易额多37%。因此,美国正在寻求建立同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协定。

    美国对外贸易既有有利条件,又面临重大挑战。总的来看,在90年代,美国商品外贸逆差有可能减少。如果全面衡量,美国对外贸易仍将处于优势地位。

   

注释:

 

〔1〕〔4〕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2〕日本东京的世界和平国际研究所副所长佐伯喜一和高级研究员关茂隆1991年5月向美日关系21世纪委员会提供的论文:《合作和冲突:关于美日科技关系的思考》。

〔3〕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991年2月3日。

〔5〕美国《商业现状》,1990年6月;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91年2月。

〔6〕《世界经济》1990年第8期。

〔7〕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跨国公司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趋势与前景》,1989年版。

〔8〕美国《幸福》杂志,1991年春夏季特刊。